华东交通大学雷晓燕教授先进事迹
来源:科研处
时间:2017-03-24

雷晓燕,华东交通大学校长,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1-1994年奥地利Innsbruck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2007年美国Kentucky大学高级研究员。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江西省铁道学会副理事长。《铁道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编委。

1984年至今,雷晓燕同志在华东交通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教学工作中,将书本知识与本学科前沿问题融合起来,使学生既学好基础知识又拓宽了视野。在科研工作中,先后主持国家、省部计划及企事业委托合作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铁道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新闻总署首届“三个一百”自然科学类原创图书1部,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主持通过省部级科研鉴定项目10余项。1991年被铁道部授予“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称号;1994年被评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要科技成就如下:

1 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理论创新

提出了新型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创新了车辆—轨道—路基(桥梁)耦合系统仿真分析的新思路;提出了三维动态接触摩擦单元,真实再现了轨道、路基、大地、建筑物基础各子系统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提出了分析车辆-轨道-大地-建筑物耦合大系统的交叉迭代算法,为大型非线性耦合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提供了快速、精准的算法。

2 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平台构建

提出了轨道交通列车诱发环境振动与噪声评价方法;开发了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分析大型综合仿真系统及满足各种特殊用途的系列专用软件;研发了适用于我国各类轨道交通模式和复杂条件下环境振动与噪声评价预测平台,为设计院和工程单位提供了快速可靠的评价预测工具,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 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形成了具有自主创新的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监测、评价、设计和控制关键技术;开发了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远程、实时检测和监控关键技术;研发了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系统设计开发平台,实现了减振降噪系统技术方案的自动设计和优化比选;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了系列减振降噪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


(责任编辑:)